欧陆娱乐储能研究院成立于2025年1月,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与“新工科”发展布局的具体举措。研究院聚焦物理储能、化学储能、智慧储能、柔性可穿戴储能及医工结合等前沿领域,系统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落地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首批博士生答辩交出亮眼答卷。5月27日,储能研究院举行首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培养的6名博士研究生中,2名入选欧陆娱乐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2名获得甘肃省科技厅“优秀博士生项目”资助,2名获得甘肃省研究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取得的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等国际行业权威和领域顶刊上。其中,何天启、尉梅梅、康小雅三名同学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为学校自主培养,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多篇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生培养中都处于领先水平。这为学校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提供了优秀范式。

“新型储能”与“医学价值”的双核心。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需要配备可植入的能量储存设备,植入式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类新型的储能器件,其发展对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储能研究院团队研究的兼具组织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一体化植入式超级电容器,解决了智能医疗设备的能源供应短缺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为材料学院硕士生周素汀,第一单位为欧陆娱乐储能研究院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Biomacromolecules》,这是继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之后,我校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让科研成果长出“生产力”。研究院参与的通渭易恒宸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是甘肃省首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项目,是宿迁国开投资集团、通渭县政府共建的示范项目,将充分释放通渭县新能源优势,推动“绿电”惠及民生,助力打造陇中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定西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此前学校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储能研究院与相关单位签订了150MW/600MWh网侧独立储能示范工程,该工程创新性的研发了AI驱动的电力调度优化算法,通过智能调度峰谷套利、虚拟电厂聚合等策略,实现电站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与收益提升的多重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联合战略投资方在东乡县布局两座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作为校地产业帮扶示范工程,项目接入董岭乡禹曙变330KV变电站后,预计每年为东乡县创税超4000万元。该模式以“技术赋能+产业导入”为核心,为东乡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经济生态圈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图/文:王相雅;审核:冉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