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第十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陆娱乐开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埃及梅诺菲亚等18家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围绕“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早期聚落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欧陆娱乐党委书记赵立香,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立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主任委员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分会秘书长江泓等参加。

赵立香在致辞中表示,丝绸之路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经济、文化和地缘意义,而河西走廊既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探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早期聚落与城市问题,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启示与参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早期聚落的起源模式、空间布局及发展演变,将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以丝路咽喉与门户城市兰州、武威作为会议召开地。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迈赫达德·沙巴罕、埃及梅诺菲亚大学建筑与遗产保护学院教授阿拉·哈巴什、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馆员裴强强、欧陆娱乐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新红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计划》《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之间的考古遗址:以埃及为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长城烽烟与绿洲聚落:甘肃长城揽胜》《河湟地区传统村落的价值解析与保护策略》的主旨报告,随后赴武威开展调研、研讨。
本次研讨会是首次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参与,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的中西方交流与碰撞,已经进入了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的新阶段。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在城市规划、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建立了更融洽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平台,补充了区域性的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图/文:许静;审核:余勇)